华教事务宣公关辩论

东方日报2006.10.31

 

华教事务宣公关辩论

张济作

新纪元学院公关与学生事务处主任,隆雪华青署理团长。

 

有人认为透过媒体沟通,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我却以为只有透过公开的辩论,让社会大众了解所争论的议题,华教的力量オ得以整合,让华教事务成为大家的「公共资产」,而不是少数董事或秘书处成员的事务,更不是「董总内部事务」而已。

 

最近董总挺热闹的。我每天在董总隔壁大楼上班,多少也受波及。

 

先是莫泰熙的续聘问题,接着是动议废除首席行政主任一职以及建议变革董总秘书处的运作架构。然后,是莫泰熙发表文告,表达董总主席叶新田处理其续聘问题不够光明磊落。叶新田非常「厚道」,不愿意针对此事在媒体公开发言。不过,董总署理主席杨云贵就老笑不客气,直接批评莫泰熙所言不符事实,还表明必要时,将公开董总常委会议记录,让公众辨明是非。

 

莫泰熙也表示坦荡荡,欢迎公开会议记录和录音,让大家了解事情的原貌。可惜,杨云贵突然又不说话了,让大家暂时不知道,到底是莫泰熙所言「不符事实」,还是杨云贵「信口开河」。

 

我在新纪元学院上班,耳濡目染之下,也慢慢的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不过,因为事情还在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若所言有错,欢迎有识之士大方指正,本人乐意接受批评及改正。

 

共同商议未来接班人选

 

这件事情其实很单纯。莫泰熙的首席行政主任聘为将于今年12月底届满。董总主席及常委可以向莫泰熙表达不再续聘,并共同商议未来的接班人选。常委之一的刘锡通律师于年初吁请叶新田展开商议工作,叶氏表明时间还早。过后,资深华教工作者李万千也向叶氏建议,莫泰熙的工作资历非常重要,卸下首席行政主任职位后,董总应该有角色可以让他扮演。叶新田表示认同,并同意要安排时间详谈。

 

事情发展到这里,接下来照理应是叶主席安排常委及秘书处,甚至包括关心华教人士,一起商议遴选首席行政主任接班人的工作事宜。公开透明的选岀接班人后,妥善的安排交卸工作。若条件许可,也安排好一个新角色让莫泰熙扮演,一团和气,大家继续开展华教未竟之业。

 

可惜,事情并不是如此发展。

 

9月15日董总常委会议上,在其他事项时,叶新田提议商讨莫泰熙的续聘问题。会议上莫泰熙对叶新田处理其续聘一事表达不满,并表明若主席及常委不再续聘他,他当然必须退下来。不过,他更关心的是未来按班人的遴选问题,以及将来董事部和秘书处的关系。因此,会议的共识是,由董事部召开ー个扩大会议来商讨:一,「产生首席行政主任的机制和人选」;二,「董事部和行政部的关系、角色和操作」。(参阅莫泰熙1019日所发出的文告)

 

不过,叶新田不但没有召开扩大会议,还于1013日的董总常委会议时,突然提出废除首席行政主任职位以及改组秘书处架构的提议。后来在常委刘锡通及吴建成校长反对之下,オ收回相关提议。

 

基于1013日常委会议后,叶新田对媒体的发言,有可能造成外界对莫泰熙的误解,他赶紧拟了一份文告准备做出澄清。后来,经过吴建成校长的斡旋,吁请莫泰熙暂时不要将事情公开化,尽量面对面坐下来谈以消解不必要的误会。终于彼此首肯,订于1020日会谈,而莫泰熙也就将文告搁下。

 

10月19日中午,我和几位同事正跟莫泰熙ー起享用午餐,突然,他接到吴建成的电话表示,叶新田通知他会谈已经取消,任何讨论留待115日的董总紧急常委会议。因此,莫泰熙只好于当天下午将文告发给各中文媒体。

 

接下来,彼此就开始透过媒体「沟通」了。有人认为透过媒体沟通,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我却以为只有透过公开的辩论,让社会大众了解所争论的议题,华教的力量オ得以整合,让华教事务成为大家的「公共资产」,而不是少数董事或秘书处成员的事务,更不是「董总内部事务」而已。

 

召开扩大会议保留秘书处

 

个人浅见,一,恳请双方回到915日的会议共识,召开ー个扩大会议(或者将115日的紧急会议改成扩大会议),商讨遴选首席行政主任的机制和人选。二,保留现有的秘书处机制,不要轻言废除。若有必要,可以成立小组深入研讨更完善的机制,不要在未充分搜集意见之下仓促行事。三,莫泰熙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要因为年龄及处世不够圆融,而平白错失入才。四,叶新田应该发挥领导人的雄才大略,肯定莫泰熙的优点和长处,舍弃其缺点和短处,将他纳为己用,才能有望攀登华教高峰,能人所不能。

 

一条可以很简单的道路,不要将它复杂化。

 

最后谨以特里萨修女的话与华教前辈们共勉: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特蕾莎修女《一条简单的道路》

Posted in 2000~2009, 2006, 依年代划分 and tagg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