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1.03.14
华文老师对国中华文班的发展扮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没有足够的华文师资,将对华文班造成深远的影响。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当前国中华文班恰恰正面对华文师资来源的隐忧。
随著教育部自2007年取消日间师范课程中学组后,培训中学各科目,包括华文科师资的重任就交由国内唯一的师范大学,即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来承担。然而,这所师范大学的国中华文师资培训课程一路走来却是可歌可泣。从2007到2010年期间,从这所师范大学毕业出来的国中华文老师人数只有区区五十多人,而且在2008年,还因为宣传不足,完全没有学员而停办一年。不过,这项为期一年制课程只开办短短这几年就停办,也直接切断了国立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要成为中学华文老师的管道。
目前,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仅存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课程是为期4年的中文教育学士课程,这项供中六毕业生申请的课程是从2008年开办,而第一届的学员要等到明年的年中才毕业。无论如何,这项华文师资课程的前景也不令人乐观,因为学员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从过去每一年都有八、九十位学员,减少到去年二十多人,不禁让华社对国中华文班的师资来源感到忧心忡仲。
但是,对教育合而言,国中华文老师短缺的问题不但不存在,而且还过剩。归根究底,原来教育部在计算国中华文师资的人数时,把许多在完成大学课程后,被委派到中学执教的华小华文老师列为中学华文科老师。事实上,这些华小华文老师在大学进修时,并非主修中文,而是修读其他科系如数学或科学等,因此,他们在中学肯本没有教导华文。但是,教育部却把这些老师当作是国中华文科的老师来计算,如此一来,所得到的结论是国中华文老师没有不足,而且还过剩。
这当然是非常错误和荒谬的计算法,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也清楚知道这个问题的症结,因此,日前与国中华文老师交流时,副部长就透露教育部正进行“标签教师”工作,针对各科目的教师进行总检讨,包括重新整顿教师的教学与进修课程等资料,以解决某些科目出现教师过剩的现象。教育部此举算是个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一来,就可纠正国中华文师资过剩的假象。
我们唯有寄望副部长必须敦促部门尽快完成有关工作,因为国中华文班师资本来已先天不足,如今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课程一个停办,另一个又人数大跌,长期下去将导致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恶化,肯定不利国中华文班的发展,最终也间接影响报读报考华文的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