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1.03.13
洪秀全纪念馆坐落在广州花都,日前与新山华社领袖曾振强联袂前往参观。当天抵达时,馆内的人屈指可数,除了我们3人之外,就只有其他三几人,场面十分冷落。
回国后,拜读江原君在大柔佛《柔佛透视》发表的“参观文物馆有感”一文 ,文内描绘他在文物馆内所见的冷落情景,与我在洪秀全纪念馆内所见的十分雷同。
文中接着提出几个改善建议:如免费开放啦、售卖纪念品筹资啦等等,不过,文尾他对这些建议总结说:“谈何容易,这些都需靠大家集思广益才可成事的。”
经营文物馆不易
由此可见,经营文物馆之不易,国内外皆同。然这不等于说,人们对文物馆或博物馆冷漠,提不起兴趣。君不见上北京紫禁城故宫及台北故宫,那种馆内人如潮涌的盛况即可知道历史文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魅力。
不过,在此得以澄清,我们在洪秀全纪念馆逗留仅为时40分钟,且当时是在上课及工作日的上午,人不多应是正常的,文中所述,仅是反映当时我的所见,这不等于说洪秀全纪念馆整个情况就是如此。
该馆建于1991年,主体建筑面积1715方米,为仿古青砖琉璃建筑,位在市中心,与秀全公园为邻,馆藏丰富,许多更是原件,十分珍贵。该馆现己免费对外开放。基以这些有利的条件,相信花都人及知情的旅客都会前往参观。
至于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入馆参观人数有数字可以为证。该馆于2009年12月3日开幕,至2010年12月3日止,全年购票人数超过1万人,平均每月约有800人进入参观。如把受邀嘉宾或仅在馆内底层逗留的人数包括在内,数目会更大,我们曾把这个数目告之国内外同道,他们都说:反应不俗。
江原君无此讯息,他的报道流以个人所见,不足为怪。
更要强调文物馆存在内涵
总之,经营文物馆更要强调及注重其存在意义及内涵。它的建立,所要追述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所要教育的是一个民族身分的认同感。
洪秀全纪念馆建在花都,在于洪秀全是花都人,花都人都以他为荣,而且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农民革命运动,毛泽东后来发动的农民革命运动,正是在吸取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才得以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
这个信息的教育与传递,比洪秀全纪念馆建筑的耗费与参观的人数更为重要。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建立,在于存留历史,藉此告欣所有到此参观的人士:我们华族也是这块上地的拓荒者、建设者,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我们比谁都更热爱这块土地。
这个内涵的表达,比文物馆每年要耗资多少万才能维持、每月参观人数要有多少来的更重要。因此,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持续经营与发展,大家责无旁贷。更要靠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