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吧辖开埠功臣拿督孟达拉鲁亚
远在六十余年前,当峇株巴辖华人社会尚未正式组织文化艺术团体,如舞狮队,舞龙队时。此间,马来社会却已经有了舞龙队的组织。这个值得大书特书,无疑是除了华裔外,东南亚社会首创的非华人的舞龙队组织,是由峇株巴辖开埠功臣拿督盂达拉鲁亚,莫哈末沙礼敏布朗(注一)(DATO BENTARA LUAR MOHAMAD SALLEH BIN PERANG)听号召发起组织者。
居住在峇株巴辖老一辈的各族人士,如果记忆不差的话,当能依稀记得半世纪前後,每逢柔佛苏丹殿下华诞,以及一般家境富裕的巫族人土举行婚礼,喜庆节目时,除了出动具有马来民族文化风格的手鼓队,兴高采烈地助兴外,同时也穿插着热闹非凡,锣鼓声响澈云霄,充满浓厚中国文化风格的舞龙表演。数十位巫族人士穿着传统中国装束,精神奕奕,以轻松、稳键、熟稔的步法,舞动龙首龙身,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中,吸引了水拽不通的群众。
拿督盂达拉鲁亚在一八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新山大皇宫奉苏丹阿布巴加御命,前住发展峇株巴辖。在一八九三年十二月廿一日一行人浩浩荡荡乘坐「布莱』号船艇抵达当时一个落後村落,人烟疏密的峇株巴辖,接着踏上早在此间披荆斩棘的华人头家林仕份听建造的码头(注二),进行其开拓工作。他从登岸地点至山麓,沿途以利用藤条测量路途长度,历尽艰苦建设道路,在一八九四年一月一日他和属下於现有之升旗山竪立起旗竿,举行简单隆重的升旗仪式,飘扬起州旗。随后先湲完成办公署、法庭、警署以及囚禁犯人的监狱为建筑物。
根据对峇株巴辖开埠历史颇有研究的马来学者阿峇士敏哈芝莫哈末诺(ABAS BIN H. M. NOOR PIS)在一篇介绍文章中称,拿督孟达拉鲁亚,在当时著名的华人领袖林仕份大力资助与合作下,完成了多项发展计划,奠定了浚来峇株巴辖朝向繁荣发展的基础。拿督孟达拉鲁亚本身通晓华人方言,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对华族文化乐器有浓厚兴趣,并能弹奏一些华族乐器,基於上述因素,加以地方上缺乏娱乐消遗,在其号召下,一个戏剧团(BANGSAWAN)以及一个以华族文化为背景的舞龙队便宣告成立,以娱居民。先後领导舞龙队队的是东姑莫哈末诺(TENG KU MOHD NOH);赛哈山敏赛阿都拉曼阿古迪士(Syed Hassan bin Syed Abd Rahman Alkudsi)又名翁姑赞(UNGKU CHAN)以及伯米顿(PAKMIDUN)负责制造维妙维肖,呼之欲出。龙首的是伯根莫(PAK CEMBOR)在艰苦的开埠初期,舞龙表演除了能给峇株巴辖各民族带来娱乐消遗,消除烦闷。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种族亲善团结,无疑是那一队由独具慧眼,高瞻远瞩的柔佛苏丹殿下特使拿督盂达拉鲁亚听成立的舞龙队伍莫属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於后来马来青年对舞龙缺乏兴趣,该支舞龙队伍,终於在一九五五年度苏丹华诞出动表演后,宣告解散,成为峇株巴辖值得追忆的历史事迹了!
(注一)峇县著名国民中学(SEKOLAH MENENGAH DATO BENTARA LUAR)是取其名称以纪念其开辟发展峇株巴辖功迹。
(注二)该码头位於现有之海墘街光亚茶室原址。该码头在拿督林去世后,售卖给峇属永平已故琼籍闻人王永官,一九五三年转售给峇株现有物主一一峇属咖啡商公会主席冯增光,并改建成可倚栏欣赏峇株河的河畔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