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的歌声:陈徽崇音乐中心

高楼的歌声:陈徽崇音乐中心
 
4月18日,一个寻常星期六炎热的午后,当天才知道新山宽柔中学为已故国家文物奖得主陈徽崇(老师)音乐中心举行开幕仪式。等课上完后,驱车到学校,下午4点半的太阳很毒辣,我来是想看看音乐室的,虽然错过2点钟的那场开幕典礼,董事和校方的用心,校友、团友、老师和莘莘学子看到了。
 
陈徽崇音乐中心位于福建会馆大楼的第四层,我永远记得初一上音乐课时全班尾随陈老师一级一级上梯阶来到音乐室,后来参加合唱团,看老师每次很卖力的指挥,特别是逢校庆表演加紧练习或是常年音乐会,老师低矮的身子,稍不留神就被人群遮挡了。
 
音乐是陈老师一生追寻营营的志业,而宽中四楼的那小小的音乐室几乎就是陈老师的第二个家了。如今,这个家的外墙上高高的写着“陈徽崇音乐中心”,我想这是陈老师万万没想到的。由于音乐室西照,下午4、5点过后,斜阳就大剌剌的照进走廊,课室。可是,音乐室走廊的视野辽阔,可以鸟瞰半个宽中校园,蓊蓊郁郁的树色就在眼前。
 
因为楼高,只要有合唱团或学生在四楼唱歌拉琴,歌乐声就在校园里流淌。因为楼高,这小小的音乐室前仆后继的培养校园里最优秀的音乐和歌声,走出校园不再是口号。早在那个克难的70、80年代陈老师就带领团友、团员到对岸狮城灌录了唱片、卡带,中北马走透透,以及90年代的港台巡回。这些,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任务”,可是,老师和他一帮热爱音乐的学生们共同完成了。
 
陈老师多年的夙愿要在新山拔地盖一座音乐厅没能实现。校园里有一间以他名字纪念的音乐中心,这又是何等的“满足”啊。取名为音乐中心,隐然涵盖了校园里各个音乐团体:合唱团、管乐团、弦乐团、廿四节令鼓和华乐团等等,音乐中心之名不是“虚名”。
 
我在李老师的陪同下,悄悄的参观了刚开幕的音乐中心。经过隔壁的课室,学生拉高嗓门在练习四声部合唱,酷热的走廊外有学生拉小提琴。哦,这不就是校园里最美的音乐长廊吗。我遂推开音乐中心的大门,徐徐的冷气吹来,对比门外燠热的高温,音乐室的梦圆了,而这只是开始。
 
陈徽崇音乐中心不止是硬件的完善,它需要软件,甚至是某种文化向往的象征以及丰厚宽中人文素养最好的示范所。比如,陈徽崇老师作品的陈列,手稿,学生的创作歌曲,早期录制的唱片、卡带收集与收藏,杰出团友,得奖记录等等。陈徽崇音乐中心见证宽柔中学校园里的音乐盛典,更记录了新山华社的音乐之路。
 
宽中生除了在数理表现突出外,我常引以为傲的是那时才16、17岁的我们竟然可以唱气势磅礡的〈星夜行程〉、百转低回的〈风中口占〉、急急如律令的〈刻背〉或悲怆的〈流放是一种伤〉,只因年少全然不懂歌词和音符里的意思,开起口就大声唱了。这些还在校园里一代一代传唱的歌,是最美的诗。
 
陈徽崇音乐中心的红色布幔揭开了,它教人记得陈老师谱写过的歌,带过的音乐社团,列国家人物、获南方之鼎之时,我们看见一个卑微文化人暗影下的高大。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杨邦尼‧2009.04.20
 
Posted in 2000~2009, 2009, 依年代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