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玻华校前任督学官
田骏程(PJK)先生
往事写眞
有一次和记者先生谈话的时候,他以不平常的口吻问:「先生你还曾做过督学官是吗?」一时使我觉得奇怪,好像我没有督学官的模样,当然,退休已十多年,不必说,已经老了许多,动作和模样,都已不如前了,还算上苍保佑,赐我长寿,有些公务人员,像杨校长一样,退休不到一年半载,便回阴府去了。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之中,我在吉玻任职督学官,长达廿四年,以一个公务员来说,服务年数还不届满,以一个人的命寿来说,已是大半生了,不算很短,在职期间,同一个州属,同一个部门,我服侍过十八位敎育局长,初时,几个是英国人,稍后几个是华人,随后来的是印度人,当我退休以后,来的是马来人了。
不同种族的局长,做事有不同的手法,一般来说,西洋人做事,比较勇敢和屈强,他们不管什么州议员或地方领袖,认为该做的事,尽力去做,不该做出的事,绝对不做,而亚洲人的手法,却是情理兼顾,对有地位的人,在处理有关的事务,总会带点人情,另眼相看,在不违法的情形下,网开一面,然而,在职员方面,我倒觉得在许多不同种族的局长属下服务,做事比较愉快和利便还是在洋人任局长的时候,因为他们敢负责,敢信任,还记得一位洋局长给我指示说:「华校的事,你去做,做得快,做得好,有问题时才见我,」由此可见一般了。
敎育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一样,职员多数是巫籍同胞,虽不属同族,因同事多年,大家都很和气,在公在私,大家都互相尊重,遇有关连的问题,都互相协助解决,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这是很难得的现象,以上司来说,各任局办事的手法虽不尽同,大体上都很谅解,卽使发脾气也有分寸,祗有当我临退休时到任的一位印籍局长,很怪蛋,很爱脸,才上任便使出一招下马威,而州内华校任期过十五年的校长,全部调职,这是很为难的事,因为学校有大小,地方有好坏,很难使到他们都满意,因此不满意的校长,便进行上诉,不满意的董事部便提出抗议,一时之间,纷乱万分,我曾向局长建议以遂年分批调职的办法,但未获接受,以华校的惯例,一个富有经验的校长,任期是越长越好,在人事上有深切的认识和了解,做起事来利便容易,可是,这位印籍局长却另有见解,认为任期已久的校长,有办学的经验,应该调动,使他校有进步的机会,不过,这个事件,闹到教育部去,而这位局长也不久被调到首都别个部门去了,原本的任期是两年,因调职的大风波而被改为几个月,眞是丢脸而大快州内人心!
大事调任校长事件过后,余波仍未了一些被调到地方比较徧僻的校长,心有不愿,认为他们的遭遇,都是督学官的杰作,于是想法寻仇出气,正大光明申诉又不敢,祗以寄发匿名信的方式,向部门首长指责督学官的所作所为有欠公允,甚至指名道姓,说与督学官交情好的校长,任期多过二十年可以不必调职,这些投诉,经过调査,全根据,真是冤枉人。
一般来说,多数校长、都很合作,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校长调职也很多,有些是自动申请的,有者是校方要求的,作为主管部门的督学官,都得从事办理,在原则上,可能的话,应让双方满意,但是两全其美的事,有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任务有时候很费心机的,幸而很多校长,都有商量的余地,在不受亏和不失面子的情形下调任,从无怨言,只是在大调动的事件发生时,怨声才四起,然而,这也不是督学官之意愿,不仅受影响的校长遭遇不幸,而督学官为这事件,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头发白了一大半,又有谁知道呢?
淸朝时代,庶民有三件吿不得的,其是地方官长吿不得,其二是父母吿不得,其三是夫妻吿不得,要嘛得先罚四十大版,今时虽无四十大板之例,而无根据加罪他人,也属不法,为避免麻烦,畏罪者只得采取匿名信之法来出出气也好,毕究也是空费工夫而已,实际上正如俗呼来说「背后骂皇帝」一样,淸代的雍正皇帝曾被骂为「狗皇帝」,何况在这个民主国家里,言论自由,民主行动党秘书长也曾入禀高庭,提控首相,指他没有准证而向欢迎他到访的人群演说,乃属非法,皇帝和首相尙且被人漫骂和提控,要指责一个芝蔴小官的错过,何恐无辞!
在民主社会里,投诉有关官员各种错过,多如家常便阪,教师之中有害群之马董事部之中,当然也有不明理的人,吉玻两州有整百间华文小学,大体上董事长都是热心敎育的社会领袖,为他们的学校争取利盈,,他们和敎育部很合作,对敎育部的官员都很敬重,二十多年来,除调动校长的大风波外,未曾有不愉快的事,有嘛也微不足道,比如吉南某校董事长,为反对该校校长年功加薪,呈函局长,指责督学官主事不公道,说其校长办事并不勤劳,能获加薪,乃因校长和督学官有良好的交情,真是胡说八道!一般来说,董事长应为校长和敎师们争取年旳加薪,才是真理,但他却背道而驰,他的太平局申勋衔,岂是由此种作为而获封赐,眞敎人莫明其妙。
总之,督学官这把椅子并不好坐,旣没有吸引人的薪酬,也并没有什么威风,实际上职务很繁,办事只求无过,不敢居功,助人之事,难免有不籍到之处,但抚心自问,从未做过害人的事,而蒙吉州苏丹殿下赐封PJK勋衔,聊也可吿慰,退休后的今天,才觉无官一身轻,回忆往事,倒也有趣。
回忆点滴
田骏程
在吉玻两州任职华校督学官为期廿四年,单就局长的职位,就更动了近二十次,早期的局长,多为英籍人,较后的则是本国公民,洋人当局长的时候,多数自己掌管英校的事务,其他方言学校的事,则交由有关的督学官去处理,有重要的事才向局长请示。亚州人当局长,对事件的处理有不同的手法,他们比较情理兼顾,手法圆滑。
夏里勒先生是一位英籍局长,个性屈强,当地领袖,有事找他商量,时常碰壁而归,有次,州议员林如冈先生进见,不知何故,他们竟然吵起架来,几乎动手,文官打架,实无先例。这位局长做事很认眞,对属下职员管理很严格,要是早上有职员迟到,偶而给他见到,他便要知道迟到的原因,要是理由不充分,他便会说:「你今天可以请假°J就这样,局里的职员,都提心吊胆,不敢迟到。然而,另一方面,他对属下的官员和职员的福利,都有相当的照顾,举凡申请政府的宿舍或车资津贴,他无不尽力推荐。
夏局长曾担任公务员遴选小组主席,本人诃往英国参加「讲师课程」一年的训练,便是由夏先生录取的,受训完毕,回国复职时候,发觉夏先生在吉州任局长之职,他和我似乎有特殊缘份,后来敎育部开设华文小学校长敎育硏究班,他也推荐我担任华文科讲师多届,是则在英伦受训的课程,大可派上用场,也算学有所用。
另一位印籍局长蓝耶甘先生,他与洋人不同,他格外注重巫校的发展,但也不忘照顾其他源流学校。在他在任职期间,巫校增进不少校舍,同时,也为其他媒介学校争取不少利益,他为人可亲,但工作态度认眞,为要知道官员们工作的情况,他训示凡发出的函件,必须留下副本,每周交由他过目一次,这是眞他局长从无先例的。
另一方面,蓝耶甘先生出门视察存校时,除特殊清形外,他总要带各源流学校的督学官同行,他认为这样做,一来可以节省费用,二来可以分工合作,彻底视察一间学校的情况,三来好让督学官们了解不同媒介学校的情形,这又是他工作的另一方式,以前的督学官们,只管自己负责的学校事务,对于不同媒介的学校,可以说知道很少,自蓝局长来吉州以后,督学官们在局长的领导下,集体工作,效果优良不必说,他们也增加很多见识。
蓝耶甘局长在任期间,督学们几乎都随他视察过州内大部份各源流小学校,在人事上彼此已不陌生,对学校的情形,也略有认识,这在后来敎育行政,改由县区管理,无形中有许多利便之处。
一间学校要谋发展,必须有好的校舍,一如吉南居林的中正国民型华文小学,以前在一间店屋里上课时,敎室不理想也不足够,卽使有好的敎师,英雄无用武之地,也难敎出好的成绩,在过去的二十年期间,学生人数,仅能保持不及两百人的数目,自从建了新校舍以后,虽然远在市郊,人数却与日俱增,由百多名增至四百多名,成为小型,更由小型变成中型,或也已成为大型学校了,在近期的十多年里,该校发展如此迅速,校舍影响之大,由此可见,有好的校吿,有足够的设备,在良师的敎导下,成绩必然可观,成为名校,该是指日可期的,没有好的校舍,要创造好的成绩,就不容易了。在吉州许多校舍尙未重建时,校舍简陋陈旧,学生学业成绩好的学校,为数不多,吉北日得拉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是其中之一,在刘文校长的领导下,奋斗苦干,每年的检定考试成绩,都有优异的表现,并不逊己于市区名校。据所知,刘校长办事认眞,肯努力苦干,自知校舍输入一筹,便从学生学业方面下工夫,学生功课差的学科,他进行义务补习。他自己做,也要其他的敎师做,所以,同校的敎师,都有刘校长的学校当敎师难的感慨。然而,当每年学生考获优良的成绩时候,大家也乐得分一点安慰。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当必有多种因素,敎师们必须合作和努力外,校长也必须指导有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据所知,刘校长对于各学科的敎学法,颇有心得,对于敎具的制作,更有硏究,难怪在他的领导之下,学生学业的成绩,有优异的表现,此种奋发的精神,値得发扬。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全国华团华校发展概况》页A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