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叶新田遇袭,暴力的背后
杨邦尼
当我们欣慰于独中人数今年再创新高,华裔家长没有受金融海啸、经济萧条的影响,“情有独中”把孩子送进独中接受更完整深厚的中华文化教育,也对5千多名小六生被拒独中门外感到可惜。如果华小打下的是母语基础,独中无疑是深化中文的习染与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就是为甚么大马华社不仅从华小到独中坚持母语教学,南院、新院和韩江3所民办学院往华文“大学之道”而迈进,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乡愁,或传承和发扬,有了同情的理解和不懈的毅力。
只不过,做为华教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董总和新纪元学院自去年爆发的风波以来(某种意义,董教总是华社的“教育部”,新院提供独中在职老师进修教育文凭课程,俨然就是师训学院或大学了),我们原以为华教诸公,董院之间“凡事以大局为重”,或认为它是茶杯里的风波,风拂过后,风平浪静。
华社偶有分裂属常态,然而换作是华教,我们的确没有内讧、分裂的本钱,从华小到独中,再到三院,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母语教学是最后的防线,在华小、独中和3院的校门外,有国家语言或英语对华语文教学的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新学年伊始,新院前院长柯嘉逊和行政主任等任期届满或离职,新院长潘永忠1月16日上任在即,想说新院行政与董事(局外人把它简化成是董总主席叶新田卯上院长柯嘉逊间的角力战)这出“歹戏拖棚”的两照人马,在送毕业生,迎新生之际偃兵息鼓。
但在1月11日新院的毕业典礼上,华文报章与媒体聚焦之所在,叶新田主席正开始致辞,猝不及防,一男子跃台上一拳正中主席鼻梁,另一宗血溅学府事件。在场师生、嘉宾、董事来不及应对,挥拳男子一溜烟逃离礼堂,消失校园。
我们很明确谴责以暴力相向,造成叶主席身体的受伤和精神上的损失,这是对新院校园一直以来期许的民主与自由是最大的斫伤。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视作一起独立的校园个案来处理或解读吗,或仅仅把案情调查、嫌犯追拿交给警方,然后董事、院方就此不对外发一语。
起码到各报记者的截稿为止,我们只能揣测,挥拳的男子似新院毕业生,于是本来就纷纷攘攘的新院风波更添一笔。各华团同声谴责,学生会、家悍会迅速发表各自文告,总之,就是要把先前院长一职风波与这次袭击叶主席事件划出界限与停损点。再和稀泥下去,新院风波就变成“海啸”了。
我们再怎么区隔,理性的判别,情绪上很难不把叶主席的被袭和先前的新院风波作联想。就好比美国总统在巴格达遭伊拉克记者丢鞋子,中国胡锦涛主席在白宫遭华裔妇女呛声,阿扁出庭遭民众踹了一脚,这些“暴力”的行为,无论是语言或肢体的背后,其实隐藏暴力的根由和怨怼。布什任内发动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中国的和谐社会内部并不和谐,阿扁家族的贪腐引发民怨等等。
我们遗憾的是叶主席被袭入院,新院风波没有就此划下句点。当我们在谴责行凶的毕业同学或男子,暴力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更要细心的体察是个人狂妄的行径还是结构权力逼迫之,或许才是我们从叶主席遇袭受伤后,各方得到的教训和警醒吧。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杨邦尼‧2009.01.12